王子今《秦汉交通史新识》重印(附:后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8(2021-6重印)
页数:323
定价:76.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16167236
作者简介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已出版《秦汉交通史稿》《秦汉盐史论稿》《秦始皇直道考查与研究》《秦汉儿童的世界》《长沙简牍研究》《汉简河西社会史料研究》《秦汉名物丛考》《秦汉交通考古》《战国秦汉交通格局与区域行政》《秦汉交通史新识》《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秦汉区域文化研究》《中国蜀道-历史沿革》《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等学术专著40余种。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有关秦汉交通史的论文集,从秦汉时期的军事交通控制、军事移民、巡视路线、动物考古、交通“俗禁”、战骑装具、交通要道、航海、运输技术等有关交通诸层面,加以详细的阐释,对秦汉交通史乃至中国古代交通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次
秦军事运输略论
一 秦人对军运的重视
二 秦军“远攻”传统与粮运效率
三 军运与统一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
四 秦军运能力的开发
五 灵渠的意义
六 秦军事运输的组织管理
秦兼并战争中的“出其人”政策——上古移民史的特例
一 “出其人”“归其人”史例
二 《通鉴》的处理方式
三 上党教训
四 “虎狼之秦”:东方六国的文化敌对倾向
五 “徕民”主张:从兵战强国到行政强国
六 关于“募徙”“赐爵”,“赦罪人迁之”
秦始皇二十七年西巡考议
一 咸阳一雍交通线路的延伸
二 西抚西土
三 西:秦之旧都
四 秦西部战略成功的纪念
五 “出鸡头山,过回中”
六 关于“治驰道”
说“反枳”:睡虎地秦简《日书》交通“俗禁”研究
一 关于“反枳(反支)”
二 “避反支”:“不可行走的禁忌”
三 “反枳”原义推想
四 “口与枳刺艮山之胃离日”试释读
五 关于“禹之离日”
六 禹:早期交通开发成功的纪念性符号
李斯《谏逐客书》“肤醍”考论——秦与北方民族交通史个案研究
一 骏良肤鼹:秦王“娱心意说耳目者”
二 《短长》乌氏倮“驮醍”传说的史实背景
三 歇醍:“北蛮”“奇畜”
四 燕王“映醍”与赵简子“白骡”
五 畜产史的重要一页
六 秦人畜牧“蕃息”技术的传统优势
七 “耿联”名义解说的其他可能性
八 “肤醍”驯用骑乘推想
骡驴既脆,衔尾入塞——汉代动物考古和丝路史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 “氍盹”的引入
二 “骡驴”“入塞”
三 内地“骡驴”的考古发现
四 关于“橐盹驴骡”匈奴“奇畜”说
五 以“歇鼹、胸睬、骅鼷”为对象的动物考古取得进展的可能性
六 丝路史值得重视的贸易方式
论汉昭帝平陵从葬驴的发现
……
岳麓书院秦简《数》“马甲”与战骑装具史的新认识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马竖”杂议
前张骞的丝绸之路与西域史的匈奴时代
赵充国时代“河湟之间”的生态与交通
汉武帝“西夷西”道路与向家坝汉文化遗存
建安二十年米仓道战事
米仓道“韩溪”考论
试说“江阳之盐”
秦汉“五岭”交通与“南边”行政
西汉辽西郡的防务与交通
秦汉时期政治危局应对的交通控制策略
汉代的“海人”
东海的“琅邪”和南海的“琅邪”
秦汉闽越航海史略
马援楼船军击交耻九真与刘秀的南海经略
伏波将军马援的南国民间形象
诸葛亮“流马”“方囊”考议
附论
后记
本书内容初刊信息
后记
我在1982年1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77级毕业之后,入林剑鸣教授门下成为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硕士论文选定“论秦汉陆路运输”这一主题,1984年12月通过答辩,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方诗铭研究员的教诲,至今感铭于心。
后来继续进行的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承陕西师范大学史念海教授、西北大学李之勤教授和李健超教授等先生的指导和帮助,成果有所积累,先后出版《中国古代交通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年10月版)、《交通与古代社会》(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版)、《秦汉交通史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7月,增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跛足帝国:中国传统交通形态研究》(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3月版)、《门祭与门神崇拜》(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6月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版)、《中国古代交通》(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版)、《中国古代行旅生活》(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年7月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11月版)、《驿道驿站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驿道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9月版)、《邮传万里:驿站与邮递》(长春出版社2004年1月版,长春出版社2008年1月版)等著作。其中《秦汉交通史稿》是1989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秦汉交通史”研究的最终成果,1999年9月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承担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又有《战国秦汉交通格局与区域行政》《中国古代交通文化论丛》《秦汉交通考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待出版,《中国蜀道·历史沿革》三秦出版社待出版。这本《秦汉交通史新识》是近两三年来有关秦汉交通史研究论文合集,也是这一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21世纪初,我在《中国交通史研究一百年》一文中曾经写道:“回顾中国交通史的研究,应当欣慰地说,由于集中了诸多历史地理学者、经济史学者、地方史学者、考古学者等多方面的力量,各自从不同的学术视角参与对于历代交通的研究考察,于是可以推出一些多方位研究的成果。但是,还应当看到,许多学者大多是在从事各自主要研究方向的工作之余涉足中国交通史研究的,而真正以主要学术精力进行中国交通史研究的学者还并不很多。”“回顾一百年来中国交通史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仍然有所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中国交通史这一学术领域中,至今还没有形成相对集中的研究力量,没有形成可以组织和协调有关研究工作的学术机构和学术组织。就学术成果而言,有的重要时期虽然交通发展多有历史创造,但是还没有研究当时的交通成就的具有相当学术分量的断代交通史专著出版。至今也还没有一部多卷本的中国交通史问世。而若干专题交通史,如道路史、运河史、港口史、津渡史、关塞史、车辆史、船舶史、交通制度史、交通礼俗史、交通观念史等,或者存在学术空白,或者虽然已经有论著发表出版,但是仍然存在可以进一步开拓的相当广阔的学术空间。"虽然由于新的出土资料的发现和新的学术力量的充实,这一学术方向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就中国古代交通史而言,当时考虑到的学术理念、研究方式、工作进度等方面的不足,现在依然存在。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也特别期望青年学人参与相关研究。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郭沂纹副总编对本书编辑出版的帮助。
感谢焦南峰教授赐序。在1984年4月考察蓝桥河栈道遗迹之后,1984年10月1日,我曾与焦南峰结伴,同样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冒雨前往遗址所在地绘图摄影。后来联名发表的调查简报吧,就是此行的收获。雨中骑行,经过蓝田某厂,高音喇叭正在播放邓小平国庆阅兵实况。现在想来,好像就是昨天的事情。和周苏平一同考察子午道秦岭北段栈道遗迹,也是骑自行车,上山推着走,下山可以一路飙行。调查收获也有简报发表。后来1985年张在明、秦建明、周苏平、王子今的棠骆道考察,1990年张在明、焦南峰、周苏平、王子今的秦直道淳化旬邑段考察,2001年张在明、焦南峰、王子今的子午道石羊关以及武关道窄坡关、六郎关、鸡头关、七盘岭古道考察,除了学术收获之外,亦各有深山野趣共享。人至暮年,回想往事,大岭深崖,风林雾雪,骄阳热汗,冻雨苔阶,更有山巅露宿,陡路疲竭,其不胜感慨者多矣!
谨以此书作为友情的纪念。
王子今
2014年冬至
于北京大有北里